您的位置::有色娱乐网 >> 王燕青

时最你的架子鼓老师可能在坑你

时间:2022年07月28日

你的架子鼓老师可能在坑你

一直在琴行混野路子的我,去年终于向国内某知名教育机构递交了吉他老师的求职申请。面谈时,我表演了一段相当酷炫的 Riffs 和 Solo,结果人事问我,会打鼓吗?我说会。于是人事就说,那行,隔壁校区的电鼓老师离职,你去接替他的班级。

有90%的扭矩被拧紧进程中的磨擦消耗掉 我问人事,咱们没有专业的电鼓老师了吗?

人事说,咱们学校的电鼓老师一半以上都是现学现教,没事的你不用担心,而且你一节吉他课才提成 70 块,电鼓课一节课你可以提成 150 块。

70 块和 150 块的对比诱惑实在是巨大,幸好我曾在音乐学院系统的学习过爵士鼓演奏,于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我决定转职成为一名电鼓老师。

这一转不要紧,我不小心知道得太多了。

“多才多艺”的师资

刚开始,我问学校领导层,这里的电鼓教学方向主要是以什么为主呢?

这里很多点,首先初学爵士鼓如果是从电鼓开始,必定会把手“打残”,那么是以启蒙教育为主还是为了在电鼓上打好基础之后能够转换到原声鼓?

结果领导们说,教学方向主要是以学生不退费,能一直续费为主,你怎么教我们不管。

我的 4 个电鼓老师同事,除了一个是迫于生计的职业鼓手,其他果然都逐一印证了人事的说法:一个原本是古典吉他手、一个则是声乐老师,还有是本地一个工厂的下岗工人,自己从不练鼓,于是这样会造成力值不准所有4/4拍的歌曲教给学生的节奏全部都是“咚次哒次咚咚哒次”……

夸张的是,由于4/4拍的音乐与“咚次哒次咚咚哒次”的节奏100%契合,于是这位老师凭借自己“丰硕的教学成果”成为了教学主管。主管一直告诫我们,电鼓就这么教就好了,付学费的是家长,家长想要的是出成果,给他们看到成果就行。

我总共有接近 50 名电鼓学生,年龄从 4 岁半到 12 岁,有的是刚开始学鼓,有的是已经学了 年。当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打鼓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了一两年和学了一两个月的水平没有太大区别。

打鼓水平竟然可以由游戏分数决定?

音乐学习多数来自于兴趣,加上面对的学生主要是幼儿,于是电鼓教学方式就是带领着小朋友玩电鼓游戏,形式有点像 10 多年前玩的劲乐团,掉落一个音符,就击打对应的鼓组,打准一个得一个的分,最后谁分数高就代表谁打鼓最好。于是,学生们之间的鼓技对比,全部成了:“我打得比你好,因为我分数比你高。”

游戏里有些持续掉落的音符,其实就是拆分的某个节奏,但如果我把游戏关掉,让学生看谱击打节奏,发现没有一个同学能够稍微带有“律动感”的进行演奏。更离奇的是,有些学了一年多的孩子,让他们随意演奏一个 4/4 拍的四小节节奏型,我却得到了同样的反馈:“老师,我们不会。”

比如开镲和闭镲,超过一半的学生不知道左脚是要放在踏板上的。我每一个学生都问过,才知道之前的老师并没有告诉小朋友们开闭镲这个概念。加上电鼓的设计,哪怕是做击打声音的区分,小朋友们也实在是理解不到左脚踩与不踩有何不同。

于是,这就变成了学生在演奏任何节奏型时,都是开镲的状态……

没有律动感的表现,也是因为这种“打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小朋友只顾着自己能卡点打出分数,鼓棒只管打在对应的鼓上,只要能出分数,怎么打是无所谓的。于是身体和音乐感很容易被游戏带着走,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演奏带来律动感,让节奏带着自己走。

我有 10 来个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打鼓两年的学生,每一次打鼓时除了听到一阵无固定节奏的“噼里啪啦”扰民噪音,感觉不到任何与“节奏”有关的内容。没有 Up 没有 Down,没有 Full 没有 Tap,全部是一棍子砸下去(还有用戳的)。作为老师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默默的关小他们的电鼓音量……

鉴于在这里学鼓一个学期 20 来节课就是 1 万多的学费,深感挣钱不容易的我决定一切都要重新去教他们了。

打鼓十年和打鼓一年有什么区别?

如果不练习,就没有区别。

多数小朋友没有自己做计划的能力,都是由家长在安排,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名学音乐,孩子就一定能学会。这个观点其实很可笑,好比是你买一辆车,希望自己可以什么都不做,车自己就能开起来一样。殊不知音乐学习最重要的是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练习的过程。

一周一节课,每节课 45 分钟,余下的 6 天 23 小时 15 分钟,是需要家长配合给孩子计划时间来进行练习的。每一周上课,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忙,没时间练。

承然,小朋友们在幼年的成长阶段,每天要学习很多知识、要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事情太多甚至可能会忘记自己还在学音乐,练习除了加强自身技能之外,就是防止自己忘记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学鼓是家长给报名的,在很多孩子看来,学鼓和学英语、学奥数、学围棋、跆拳道、写字画画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自己每个周末要去完成的众多学习“任务”之一。

有一个班学习附点音符,这周学会了,下周来全忘了,于是又教一遍,再过一周来又不会了。还有诸多学了一年鼓的,不知道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不能在一拍里面均匀的演奏4个16分,比比皆是。音乐学习不应该是这样的,作为老师感到很痛心啊。于是我从布置作业强制要求练习到哀求学生每天哪怕是练习 5 分钟,得到的反馈依然是:忙,没时间练。

那你们每周来学打鼓是来干什么呢?时间和金钱也耗费了,收效却甚微。

“老师,你教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身为老师我想说:“我不许你这样说自己。”

平时就来上 45 分钟集体课体会不到自己打鼓有问题,到了演出的时候,问题来了。

表演节目选歌,我发现不管这个歌的节奏有多么简单,学生们就是演奏不下来。咚次哒次咚咚哒次,可能在演奏到第三遍的时候,节奏就全部乱掉了,继而完全无法再结合音乐继续演奏。

这个问题来自基本功的练习,而这样的程度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没有基本功功底。

终于在有一天排练节目的时候,我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教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我连一首歌都打不下来。”

同学啊,这些都是在我们课堂上反反复复学过的知识,今天你发现自己不能将所学运用,不能将一首歌完整演奏下来,有没有想过无数个昨天,你是否练习过它们呢?有没有想过无数个老师哀求你练习的昨天,你有没有听过老师的一句?

不要说老师教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啊,老师不允许你这么说自己。

电鼓和真鼓,学哪个好?

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并不只有我的班级,除了只教人演奏“咚次哒次咚咚哒次”的主管,其他老师的班级都和遇到的情况一致,我们也会互相交流如何督促孩子们练习,只不过发现用处不大。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还是成年人好,至少学爵士鼓的成年人都是讲道理的,也能权衡利弊。

虽然大多数学生是这样消极的学爵士鼓态度,但还是有肯花时间怼练习的优秀学生。我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学生,无一例外的,他们以前都学过原声鼓,见过真鼓上的 Hi-Hat、Ride、Crash,Tom123 长什么样,知道练习的重要性,对学鼓的理解就是学习音乐,学习乐器演奏,而不是来玩 45 分钟游戏。

在我重新系统地教大家打要实行高效与绿色塑料造粒机的发展战略鼓之后,很多家长也问过我在原声鼓和电鼓之间,应该选择哪一个最适合。我的理解是,原声鼓适合任何阶段的学习者,而电鼓只适用于有基础的鼓手。要知道,电鼓和原声鼓,电吉他和木吉他,是不同纬度的东西。

多数在谈到电鼓优势的时候,都会提到音量可调节、不扰民、移动方便、占地不大、音色丰富这几点。首先,电鼓的音色采样都来自真鼓的声音,对基础的二四八十六分音符都掌握不好的学生来说,音色优势可以说是没有优势;其次,音量可调节,让初学鼓的孩子理解不到「力度」、「轻重」以及「力度带来的音色表现」这些乐器演奏的概念,演奏出来的节奏几乎都没有生命力;

乐器的发声原理是共振共鸣,演奏与真实的演奏反馈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和乐器演奏。而最严重的是电鼓的构造,没有鼓腔的共鸣,没有自然的击打延音,没有良好的弹性反馈,演奏者很难感受得到乐器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学过真鼓的学生,100% 能转换到电鼓上演奏;但是学电鼓习惯用电鼓的小朋友,却不能反过来在真鼓上运用。也许光是在真鼓上的一声军鼓声,就会因为超大超级吵的声音,把自己给吓得手足无措。

电鼓是建立在原声鼓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它并不是无用的东西。但不管是电鼓也好,真鼓也好,不练习的话一切都是空谈,这些放在家里的乐器也只能被叫做家具。

不管是学习什么乐器,我们的演奏过程都是表现基本功积累的过程。

基本功总是那么枯燥吗?事实上,基本功练好了之后去应用,可以和自己玩、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合奏玩音乐。

只有大家都能正视基本功的重要性的时候,演奏架子鼓才会变成「不只是基本功」,而是要「演奏音乐」;不只是要成为一位好的鼓手,而是更要成为音乐家!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关注公众号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JAVA分布式
操作系统
Spark2.x
友情链接